线下活动预告:余华的文学课与人生课

 来源:“浙江工商大学金收获写作中心”微信公众号

 2025年5月24日 7:01 浙江


 

 

对谈嘉宾

  

余华,19604月出生,北京师范大学教授,1983年开始写作,主要作品有《兄弟》《活着》《许三观卖 血记》《在细雨中呼喊》《第七天》《文城》等。其作品被翻译成50多种语言在50多个国家出版。曾获意大利格林扎纳·卡佛文学奖(1998年),法国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(2005年),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(2008年),意大利朱塞佩·阿切尔比国际文学奖(2014年),塞尔维亚伊沃·安德里奇文学奖(2018),意大利波特利·拉特斯·格林扎纳(2018),俄罗斯雅斯纳亚·波利亚纳文学奖(2022)等。

  

程永新,《收获》前主编,浙江工商大学金收获写作中心主任。

 

王自亮,诗人、作家、学者,浙江工商大学金收获写作中心执行主任。

 

李晓博,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师。

 


主持人


萧耳,作家、高级记者、特聘教授,浙江工商大学金收获写作中心副主任。


 

课前阅读

 

  

余华:“二十年多来,我像是一个营养不良的孩子那样保持了阅读的饥渴,我可以说是用喝的方式去阅读经典作品。现在我感到自己开始用品尝的方式去阅读了。我意外地发现品尝比喝更加惬意。”

 

 



《活着》讲述了人如何承受巨大的苦难;讲述了眼泪的宽广和丰富;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;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,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。

 

 

 

余华:“当初写完《活着》的时候,我觉得光写中国人这几十年是如何苦熬过来的好像不够,还应该再写他们是怎么生活过来的,所以写了《许三观卖 血记》。”


 

 

这是两个时代相遇以后出生的小说,连结这两个时代的纽带就是这兄弟两人,他们的生活在裂变中裂变,他们的悲喜在爆发中爆发,他们的命运和这两个时代一样地天翻地覆。

 

 

 

浓雾弥漫之时,我走出了出租屋,在空虚混沌的城市里孑孓而行。我要去的地方名叫殡仪馆,这是它现在的名字,它过去的名字叫火葬场。我得到一个通知,让我早晨九点之前赶到殡仪馆,我的火化时间预约在九点半。”

  

 

派票方式

 

时间:526日(周一)13:00

 

地点:浙江工商大学(下沙校区)图书馆广场

 

对象:浙商大师生优先

 

方式:凭有效证件(校园卡或“我的商大”校园码)领取,现场登记姓名、学号/工号。

 

限领:每人限领1张,数量有限,派完为止。

 

 

 

注意事项

 

1. 请共同尊重并支持活动的公益初衷,严禁代领、倒卖门票等行为,一经发现,取消进场资格。

 

2. 若因时间冲突无法到场,请及时返还门票;请勿持票缺席,浪费宝贵机会。

 

3. 现场管理:活动当天凭票证提前30分钟入场,迟到者视情况安排候补。

 

4. 在活动日前,如有余票掉落,“浙江工商大学金收获写作中心”公众号会及时推送消息,请密切关注。

 

 

特别注意

 

1. 本场活动不含签书环节,请配合现场工作人员的引导,有序入座。

 

2. 遵守会场秩序,文明观演,若出现围追堵截或越过安保、索要签名等情况,工作人员将收回门票,并将相关人员请出会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