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段子手”余华,圈粉无数:有趣,是一个人最顶级的魅力



“段子手”余华,圈粉无数:有趣,是一个人最顶级的魅力


原创 安歌 樊登读书 2021-11-22 19:05



今天出场的主人公是中国当代文学非常重要的作家,也是新时期先锋文学的开创者之一。


看他的文字,总会以为他是一位苦大仇深的批判者,但现实中他,却是一位被写作耽误的喜剧人。


下面我们一起走进作家 - 余华 的精彩人生~

  


万万没想到,余华因为说话火了。


谈起弃医从文身份的转变对写作的影响。


他说:这个身份的转变很重要。


因为年轻时候的梦想就是找一份永远不被闹钟吵醒的工作,后来发现作家这个工作就是这样。


聊到写作时的癖好,他说:


写作的时候不能喝酒,喝完酒以后也不能写作,所以要喝酒前写作。


这回答,不就是打工人本人,脱口秀本秀。


谁能想到,一向文字冷冽的余华,生活中是一个人如此有趣幽默的人。


难怪很多人都说,余华是把痛苦留给读者,把快乐留给了自己。


余华童年的时候,家里不是很富裕。


他的父母都是医生,工作特别忙,再加上当时的医院只有一栋平房,管的并不严,所以他和哥哥经常跑去医院玩。


有的时候会偷偷溜到手术室里看爸爸做手术,玩累了就在医院里休息。


夏天很热,他在医院里面睡一觉,出的汗可以在席子上画出一个人形。


有一次,他躲去太平间里睡觉,发现里面非常凉快,睡醒后一点汗水都没有。


从那以后,他就经常在太平间里午睡。



在医院呆的久了,还是孩子的余华看多了生死,听多了哭声。


这些悲欢离合在他的记忆力慢慢沉淀,导致他早年作品中的描写大多冷冽。


即使如此,说起童年,余华记得更多的是有趣的往事。


有的时候爸爸妈妈太忙,就会把他和哥哥锁在家里。从家中的窗户望出去,有一大片稻田。


每次他闯祸后,都会躲到稻田里,听到爸爸过来找人就哭。


哭不是因为害怕,而是为了给他一个信号,怕他找不到自己。


没办法躲去稻田的时候,就装病。


用余华自己的话来说,他童年时候,是有一些演技的。


爸爸是医生,如果说是发烧之类的,马上就会被发现,所以就装作肚痛。


爸爸过来按着肚子问,是不是这里疼,是不是那里疼,无论问哪,余华都说疼。


装来装去,装出一个根本不在的阑尾炎来。


等到他发现事情不对劲,已经被绑上了手术台,再怎么说自己不疼了,没事了也没用了。


父母的繁忙,家庭的贫困,生活中的不如意,都在余华这里变为了种种笑谈。


不是因为生活幸福才能活的有趣,而是因为足够有趣才让生活幸福。


有趣的人,即使身在谷底,也可以发现世界美好,万物生机。


即使诸事艰难,也能笑对生活,从苦难中开出属于自己的花。


余华长大后的第一份工作,是被分配去做牙医。


当时对医生的要求并不算严格,带他的老师傅让他看着自己拔了一颗牙,就放手把剩下的都交给他了。


从那一天开始,余华每天拔8个小时的牙,拔了一万多颗之后,彻底厌倦了自己的这份工作。


他每天看着外面桥下文化观的人走来走去找素材,觉得他们很自由,就想要去写稿赚钱,调去那边工作。


于是就找来一本杂志,翻了两页,看看标点符号怎么用,文章应该怎么分段。然后就动笔了。


所以后来再谈起这件事,余华自嘲说:


那些人说我写文章很简洁,其实并不是的,我只是认识的字少。


对于过去,余华用一种幽默的态度,接纳了自己的不足。


诗人阿多尼斯说:


生活让我遍体鳞伤,我却在伤口长出翅膀。


而这一份面对得失的豁达,就是帮助余华扶摇直上的翅膀。


刚开始写作的时候,有同行知道他喜欢文学,就以过来人的身份劝他:


自己从前也是文学爱好者,也做过文学白日梦,还是不要胡思乱想“我的昨天就是你的今天。”


余华回答说:“我的明天不是你的今天。”


文章写好之后,他厚着脸皮先把作品往大的,重量级的杂志投,被拒绝了就换一个稍微差一点的继续。


被拒稿的时候,邮差会把稿子扔到院子里。


次数多了,每次院子里有“啪嗒”的声音,爸爸就和他说,快去,你的退稿来了。


但余华始终没有放弃。


直到有一天,他收到了来自北京文学杂志的电话。


余华投给他们的作品,被录取了,但结尾部分风格不是很合适,需要去北京改一下。


接到这个电话后,余华问:


是不是只要我改的光明了,就可以发表?只要能给我发表,从头到尾都给你改的光明。


出名后,有人问他,会给后面想要从事写作的年轻人什么建议。


余华回答说:开心就好。


人生最难得的,不过开心二字。


这一辈子,不过短短几十年,哀叹苦恼也是过,轻松快乐也是活。


与其活在过去,活在他人的眼光和评价里,倒不如笑对生活,过有趣的一生。


1998年, 余华,莫言,王朔和苏童四个人被邀请去意大利参加远东地区文学论坛。


当时安排了四个人都要发言,给的题目是:我为什么写作。


上台之前,四个人都不知道对方写了什么。


余华第一个发言,把自己不愿意做牙医,想睡懒觉,不想上班的故事说了一遍。


之后是莫言,莫言最开始是当哨兵的,当了几年后就想要买一双皮鞋。


但是没钱,怎么办呢?就写小说,赚到钱就可以买皮鞋。


王朔上台的时候,也说了一个差不多的。


最老实的是苏童,说了一下自己考上北师大后热爱文学,走上写作道路的故事。


还没上台就后悔的要死:


我为什么要这么写,我应该像你们一样也编一个。



余华曾说:


“作家谈创作的那些话都是丢给你们的西瓜皮,让你们踩着以后越滑越远,还让你们摔个嘴啃泥。”


其实,无论是因为不想上班,因为穷,还是因为什么其他原因走上写作道路,都不重要。


重要的是,他们已经在这条路上走很好了。


那些不如意,在此刻都已成为过去。


既然如此,与其翻出来再和他人说一次曾经的不易,还不如说个故事,讲个笑话,让过去彻底成为过去。


作家史铁生人生的第一次长途跋涉,也要拜余华所赐。


受到马原邀请,余华,莫言和刘震云把史铁生扛上了火车,去沈阳参加活动。


在辽宁文学院的篮球场上,作家和学生们进行了一次足球比赛。


这个赛事的地点和性质,说起来就已经足够搞笑。但更好玩的还在后面。


比赛开始后,作家队输的惨不忍睹,后来他们心生一计:让观战的史铁生去守门。


因为是在篮球场上比赛,所以设置的球门又矮又小,史铁生的轮椅推过去,正好可以完美堵住。


余华转头又告诉学生们:


“你们要是一脚把球踢到史铁生身上,他很可能被你们踢死了。”


学生们害怕,不敢踢球,就剩余华几人对着学生们的球门,踢的不亦乐乎。


这段故事听来好笑,实际上,不知道藏了多少心酸。


可人的一生总要经历挫折和磨难,世事无常,难如人愿。


我们不能选择它们发生的时间,但可以选择面对它们的态度。


泰戈尔曾说:“如果你因错过太阳而流泪,那么你也将错过群星。”


与其自怨自艾于眼前的得失,倒不如将眼光放的更加长远,去过有趣的一生。





贾平凹曾说:“人可以无知,但不可以无趣”


一个无趣的人,是刻板的,麻木的。


即使生活绚烂如烟火,于他们看来,也不过是无关自己的吵闹。


可一个有趣的人,却能从衣食住行,一草一木中,品出人生的多姿多彩。


他们能够看清生活的苦,笑对人生的难;也能温柔的对待自己,豁达的对待他人。


看到过一句话,说:


即使生活满地鸡毛,有趣的人也能将它做成鸡毛掸子,为自己增添一分乐趣。


正如余华的一生,也许有诸多不如意,但回头望,烦恼和忧愁皆已过去,剩下的唯有开心和喜乐。


大概,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。



作者 | 安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