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余华给《活着》打了9.4分?
假如有一天,你能采访一位自己喜欢的名人,你会如何表现?
手足无措不敢对视,甚至大脑短路变成结巴,这就是UP主@仲尼Johnny777 的反应。

拥有116万粉丝的仲尼,平时喜欢边做饭边分享自己的生活日常。
他不仅是导演和视频创作者,整活儿和cosplay也手到擒来。

仲尼cos一拳超人
这位十项全能UP主,最近在一次跨界访谈中紧张到语无伦次。
而仲尼的采访对象,正是中国最著名的作家之一 —— 余华。

余华曾经调侃道,自己靠《活着》活着,采访必然绕不开这部著作。
仲尼想让余华给《活着》打个分,本以为余华会谦虚一番,没想到他开门见山,毫不犹豫给出了9.4的分数。
而屏幕前的观众和仲尼一样疑惑,那0.6分扣在哪呢?
余华微微一笑,表示这是豆瓣读者给我打的,你去问问他们。

仲尼有些疑惑,在创作这种接近满分的著作时,是否会因考虑销量而束缚住手脚。
余华回答说,在创作早期,自己很少有销量方面的顾虑。
当年,余华都是把小说发表在文学杂志上,每期杂志可能会收录很多作家的作品,所以即使杂志销量不好也不会让余华背锅。
仲尼追问道,如果现在再出版新书,会权衡商业和艺术表达吗?
余华直接给出了一个凡尔赛回答——

观众本想听到一番内心挣扎之类的诉苦,却忽略了大佬当今的地位。

听到这里,仲尼想起了自己的伤心事。
仲尼作为一位新人作家,还处于创作的摸索阶段。最近他还被出版社退了稿,这次采访他也很想向余华取取经。

随后,仲尼开始向余华请教写作方面的技巧。
仲尼问到,怎么做到遣词造句如此精准,难道仅仅“是天赋吗?”
余华不假思索地说了声“对”。
当然,除了凡尔赛,余华还强调了文学作品中故事的重要性,以及要如何审慎面对批评。
在个人创作之外,仲尼和余华也聊了当下社会值得思考的话题。比如,互联网时代的“梗文化”对文学的冲击。
在日常表达中,年轻人对“梗”过于依赖,可余华却表示这种文字失语不是什么坏事。
古往今来,梗文化一直存在,无论欧·亨利、莎士比亚还是中国古典文学,都会玩梗。
过去、现在、未来,梗文化一直都会存在,毕竟幽默是生活的必需品。

短短20多分钟的采访,蹒跚学步的小白得到了余华的点拨,内心诚惶诚恐。

余华口中那些陌生年代的故事,也让年轻观众们听得意犹未尽。

余华和UP主,两者之间听起来没什么联系,跨界联动让人十分意外。
没想到余华还梅开二度,无缝接受了UP主@天真的和感伤的小说家 的采访。

UP主人称“四叔”
作为知识区UP主,四叔日常更新畅谈古今中外经典文学的视频。两年间,他吸引了74万文学爱好者的关注。
巧的是,四叔之前就曾发表过长达半小时的视频,深度解读《活着》。

跟紧张的仲尼比起来,四叔的采访则淡定很多。
而四叔也不负众望,挖掘到了很多不为人知的细节。比如,提到《活着》的书名时,余华的回答就十分令人意外。
“活着”这一意味深长的书名,竟然是他某天早上醒来突然想到的。
虽然,之前已经有了故事雏形,但搭配上“活着”二字,一个时代的故事瞬间被赋予了生命力。

除了作品相关的问题,四叔在采访中还问起了很多读者都关心的小八卦:怎么看待自己是否能得诺贝尔文学奖。
余华更是尽显幽默,巧妙应对了这一棘手的提问。
“不想要这个奖显然是假话,但我说我想要这个奖就变成了笑话,因为拿不到。”
余华这一乐观的心态,也同样体现在看待文学的态度上。
如今,电影、游戏等娱乐形式,也可以讲好精彩的故事,表达深刻的内核。
但余华却认为,即便如此,文学一定不会被时代淘汰。优秀的作品和作家,就算现在还没崭露头角,未来肯定会被时间证明。
“不是作家去寻找时代,而是时代来寻找作家。”
这一金句,也让观众感受到了文学与命运的妙不可言。

两位UP主与余华的对谈,让观众认识了一个与印象中不同的余华。
本以为写出《活着》、《许三观卖-血记》等严肃文学的作家,生活中也可能会不苟言笑。
但余华在面对UP主时却一转攻势,成了氛围担当。余华随便一开口,弹幕就笑倒一片。

而他们的访谈,更是拉近了观众、读者与创作者之间的距离。
比如仲尼在采访最后,希望余华能说一句“一键三连”,让B站更多观众看到这次采访。
而不知一键三连为何物的余华灵魂发问,“我现在没鼠标,怎么点赞?”
B站网友可能不会想到,自己喜欢的作家可以这么接地气地与自己对话。

之前只能通过文字、影像,以及UP主的解读,对作品进行理解。
如今,B站观众可以通过本尊,了解一部作品背后的故事。更何况,还能听到作家本人向自己求点赞。
作者 | 叶承琪
编辑 | 卡卡
运营 | 咬咬